×

×

万润南的用人之道

发布日期:2016-06-21 09:33浏览次数:72279

    与段永基和任正非一样,万润南也是绝顶聪明之人。与他们不同的是,段永基、任正非身上有些缺点比较明显,比如段永基的猜疑多变,任正非的脾气暴躁。

      万润南平和诚恳,锋芒不露,他的谋略与招数都融化在无形之中。初期抛弃体制内的一切敢于投身市场经济的人,大都有些本事、有些胆量、有些自信,他们也大都因自身的缺点被体制内所难容。万润南认为,我们就是把一些有本事同时有各种缺点的人,集合到四通的旗帜下,发挥各自的长处,共同做成一个像样的事业。
 
      正是因为四通是各色人的集合体,四通高层之间也充满了各种的矛盾,但只要万润南坐在那里,没有人敢做得过分,或者提出挑战。摆平各种矛盾,让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各尽其责,又不致相互掣肘,这就是万润南的用人之道。精明如段永基这样的人,几年后一次在日本闲聊,都对我感叹:“李玉琢,咱们这些干部加起来都不如一个万润南!”
 
       四通在万润南的领导下民主气氛很浓,不仅对立的思想存在,甚至对立的人也有,对于早期的四通高层管理者他采取的办法是“因人设事",让他们发挥自己特长的一面,而不是刻意地排斥打击谁。比如崔铭山(四通的董事之一)和段永基之间的矛盾就是公开的,崔铭山常常当着万润南、段永基和别人的面,表示对段永基的讥讽和不满。万润南常常一笑了之,并不刻意做他们的工作,也没见他为此批评谁对谁错,而是把他们在工作上分开,各管一摊(崔主管鹭岛公司,段主管打字机业务),让他们用各自的业绩说话。
 
      当万润南发现王安时有移民香港的意思时,万润南就顺势而为,派他到香港去创办香港四通(并给了他香港四通19%的股份,这在四通还没有先例),继续发挥他在贸易方面的特长;还有个叫殷克的副总裁,独立性很强,胆量也大,万润南让他到南方开拓广东市场,继而也同意他到珠海另办南方四通(为此万润南后来颇遭诟病);沈国钧年岁最大(当时已五十挂零),资格最老,是高参的材料,万润南也在公司主体之外给他一个合适的空间(珠海新新公司——始终未成气候的一家贸易公司)。
 
      万润南这么做,固然体现了他对早期创业伙伴的体谅与宽容,但是不是也同时容忍了某种与公司集体不相容、不协调的东西? 是不是有一天会发生难以处理的问题呢?显然万润南当时还没有想得那么远。
 
      1988 年初,四通在云南电子厅引荐之下承包云南电子设备厂,万润南将四通一些相关干部召到昆明,商量如何改造和帮助这个厂。至于为何要做这样一件事,是纯粹处于帮忙的目的,还是另有所图——将其纳入四通的版图,万润南没有说明。当时前去的副总裁有王玉钤、刘棣华、叶延红和我等。一天晚上闲聊,一向说话大胆的人事部长叶延红向万润南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万润南,外界说四通用人大多都是你的亲属和同学,这是不是一个问题?”万是这样回答的:“这既是一个问题又不是一个问题,我们1984 年出来办公司时,没有人相信我万润南,只有我的亲属(父亲万达邦,弟弟万荣南、储忠,妻子李玉)和我的同学相信我。尤其1985 年人家来查四通的账,四通面临倒闭的危险,一些人退缩了(据崔铭山说,段永基中间脱离过四通,正是这个时候。这也正是崔铭山看不起段的地方),只有他们留下了。
 
      今天四通好了,我只能合理地使用他们,总不能把他们赶走吧?”
 
      万润南的回答是合情合理的,让人议论也是难免的。但在实际运作中,至少在我看来,万家人员固然较多,但并没有家族操控之实。四通中高层干部中出自清华的不下几十人,但清华人的自恃清高,很难拉帮结派。
 
      万润南离开四通不久,人们对待他和他的亲属们并没有像他这样的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