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于EcoStruxure平台,开启数字化生态建设

发布日期:2018-01-26 11:43浏览次数:56273

 ——访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工业事业部副总裁、OEM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庞邢健

当工业自动化在制造业领域发展了三十年之后遇到了数字化,那它们的共同存在并发展的焦点是什么呢?是大数据,即数据的管理与应用。不论是行业的纵向深耕还是横向开拓模块化应用,不论是工业软件管理还是云端服务分析,最终都是从大数据入手,去洞察制造的内在数字化。不可否认的是,诸如GE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Predix、西门子开放式云平台MindSphere以及施耐德电气基于工业物联网的EcoStruxureTM架构等都正在着手开始建立一个囊括了制造业上下游客户与用户的数字化生态圈。这些具有先见之明并着手于当下的工业自动化巨头,核心目的一致,竞争着力点却又各具千秋。在2017年的上海工博会上,我们有幸与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工业事业部副总裁、OEM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庞邢健先生交流,讨教关于施耐德电气数字化生态圈建立的基础、目标以及技术与市场特征。

 

赋能制造业,建立共享数字化生态圈

伊始,庞邢健与我们分享了他去拜访客户所讨论到的一个快消品客户焦虑的问题:当前基于互联网的电商平台通过结合用户的技术需求与品牌故事包装,依靠互联网平台去推广,使得一个新品牌可以在两三年之内将营业额从零做到亿级。而相较于走传统渠道的制造商来说,这种市场冲击是巨大的。如何破解客户难题?“前者的成功正是基于C2M,即从消费者到制造商的这种业务模式,而后者想要成功必然对此有着更大的需求。这种需求就是当一个用户的定制化成为了一个用户群体的定制化的时候,我们就需要用数字化的手段将市场与制造商联系在一起。”庞邢健表示:“数字化的应用可使得制造商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灵活应变市场需求,不断创新,以数字化引领整个工业潮流。”

EcoStruxure平台为企业赋能

C2M越来越具有紧迫市场需求的时候,数字化变革的重点在于将用户市场、供应链及企业内部形成通路,实现端到端的互联,以灵活实时应对市场需求。而这一切的实现,在施耐德电气的解决方案里都将基于工业物联网的EcoStruxure架构,从底层互联互通的产品到边缘控制,再到上层的应用、分析与服务,从而为制造业赋能,实现更高的生产率,更安全的生产,创造更高的价值。

从行业拓展来说,施耐德电气纵向深耕自动化、数字化多年,推出的一系列涉及到离散制造、过程制造以及混合型制造项目的解决方案,都是施耐德电气基于自己在纵向行业的技术、能力与合作伙伴针对具体行业而共同打造的行业解决方案。同时通过对众多行业解决方案的总结、提炼,将行业具有共性的知识形成EcoStruxure第三层应用APP模块,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需求进行微型二次开发,即可在此平台上根据需求搭载施耐德电气机器顾问等云服务进行数字化制造。

当然,在数字化的应用中更大的挑战来自于行业横向的拓展,这正在成为连接客户、终端用户以及配套企业的关键所在。这也正是施耐德电气建立数字化生态圈的重要意义所在:以EcoStruxure为平台,吸引更多的各方面合作伙伴在同一个平台各自发挥行业优势,提供行业数据分析经验,在第三层的应用、分析与服务上分享、实现自己的数字化见解。“在数字化生态系统中,一个企业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必然需要各方客户与用户的深度参与,所以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系统集成商、用户企业等共同参与到生态系统建设领域中。”庞邢健表示:“我们不可能做到比客户更懂他的行业,但我们必须要具备不同行业的拓展能力来匹配客户需求,所以施耐德电气在积蓄能力的同时,也希望从软件到整个智能制造的规划、执行和服务来提升客户的数字化制造能力。这就是我们现在提出来构建智能制造生态系统的想法。”

谈到目前数字化生态圈重点开拓的行业领域时,庞邢健表示:“我们重点的行业包括诸如物流、电子、包装、食品饮料等涉及民生、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这些行业求新、求变、迭代速度非常快,是我们的重点关注,但不是意味着其他行业不重要。”

构建去中心化开放平台

EcoStruxure是一个标准的架构,针对工业、楼宇、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四大终端市场以及楼宇、配电、信息技术、机器、工厂、电网六大专业领域的架构完全统一,而施耐德电气的软硬件产品、解决方案及服务全面贯穿其中,上下游厂商、合作伙伴与应用开发者也基于该架构平台而连接起来。“EcoStruxure是一个开放性的架构,它的开放性在于没有搞封闭性的技术体系,所有从底层的技术到基于SaaS(软件即服务)的平台,对行业合作伙伴和用户都是全面开放的。闭门造车式的做法,无疑会阻碍自己与客户行业能力解决方案上的提升。”庞邢健补充道:“施耐德电气系统集成商可以基于此架构分别在针对的六大领域各自发展创新自己的应用,特别是希望他们在第三层上面做数据的分析与服务。”极大的开放性是数字化平台与生态圈打造的首要条件,在此,庞邢健与我们分享了施耐德电气数字化生态圈建设的开放性:

一是在生态圈会员的参与方面:第一是参与企业有行业解决方案专业能力,这种能力需要经过施耐德电气的评估、培训与验证,才会开放给他平台二次开发的权利;另外一个前提是施耐德电气对会员身份和意愿不作排它性,一个会员可以是多个品牌平台的会员。

二是EcoStruxure三层架构的开放性,用户可以不依靠于施耐德电气的硬件产品进行系统集成,也可以由施耐德电气帮助进行集成,然后在边缘控制与应用、分析与服务层进行数据流的打通。庞邢健表示:“我们希望用户以施耐德电气互联互通的硬件产品为主,但是EcoStruxure在互联互通性上不排他,采用国际最开放的通信协议,并且边缘控制有良好的兼容性。未来我们希望施耐德电气EcoStruxure架构理念能够被广泛接受和认可,以良好的开放性将数字化生态建设好。”

三是基于EcoStruxure平台的施耐德电气倡导的数字化生态圈重在将产、学、研领域的,包括制造企业、用户企业、配套企业、系统集成商等端到端的元素集聚起来,共同在这个平台上利用施耐德电气所提供的平台、工具进行二次的创新、开发与应用。“在这个生态圈里,施耐德电气的定位不是一个操控者或是核心,而是一个为行业去赋能的贡献者。”庞邢健对此的看法是:“在这个生态圈的每一位都是参与者、建设者与赋能者。”

在自动化硬件竞争时代里,很多厂商都在通过产品的封闭性进行市场圈地,而今天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里,各大品牌都在强调谁的系统平台更加开放、兼容性更好,这成为了当前评定品牌的核心竞争力的标准之一。正如庞邢健所言:当你变得越来越封闭,你的数据越来越多地沉淀在企业内部,不能被挖掘出来有效利用,这时的数据不再是一个有效的资产。当我们有了这个开放性的理念,也有了数字化的手段,并结合平台提供的能力,我相信这个企业将会处于变革当中的一个持续上升期。

 

着手人才培养,校企共建“鲁班计划”

2017上海工博会施耐德电气的展台现场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参观团体,这便是施耐德电气邀请的十几所高校的学生与老师,同时这也是施耐德电气数字化生态圈建设中“鲁班计划”人才培养领域的“教育联盟”的亮相。“数字化企业的建立最终有赖于数字化人才,而当前企业最缺乏的就是数字化人才。”庞邢健表示:“‘鲁班计划’的目标就是为企业培养更多专业的数字化人才。”

据介绍,施耐德电气与一些合作高校成立培训中心,即数字化培训中心。针对于当前高校自动化教学知识落后的问题,施耐德电气会将一些比较先进的自动化知识和当前在数字化领域实施落地的项目做成一些课程,纳入到高校教学计划中。另外,这些培训中心也将会作为施耐德电气为数字化生态圈会员企业及客户提供业务培训的载体。同时随着互联网教学思维,也会推出一些在线课程,帮助学员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在高校培训中心通过实训操作,更加牢靠地掌握数字化技术。

由施耐德电气来主导的数字化培训中心,其实我们更加关心的还是内容设置与教学问题。对此,庞邢健也作了详细的介绍:一是数字化培训中心不仅将置于高校内,施耐德电气还会对高校老师作深入的培训,提升师资力量。二是在内容方面,施耐德电气整合各老师、客户工程师、施耐德电气工程师等提出的知识点与讲解材料进行认证,通过认证后的知识将做成教材或是视频课程作为培训内容。三是在实验课程方面,施耐德电气提供实验手册与教材,同时也欢迎一些有项目的教师带入实验室与学生共分享并协助完成,共同提升能力。四是在教学方式方面,除了互联网在线教学实践之外,培训中心也将迎来一些工控界网红专家、行业技术专家、名师名导,通过面授、在线、录视频、做直播等多种灵活新颖的教学模式来提升学生、技工以及各级工程师的理论与实操水平,扎实提升全行业的数字化制造能力。

“随着教育联盟的逐步落地,我们也会将一些进入实践阶段的项目部署在若干高校培训中心,促进数字化教育落在实处。”庞邢健进一步表示:“‘鲁班计划’类似于一个厂商与工科院校的联盟,我们构建数字化生态系统首先要从人才培养着手,有效打通传统教育与现代数字化制造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关键问题,实现施耐德电气为企业赋能,为企业一线员工赋能的价值所在。

 

数字化生态圈的建设,看似是当前每一个对于未来制造市场具有野心与雄心的厂商的选择,但是这需要一个强大的技术平台与庞大的软硬件产品技术为支撑,施耐德电气有这样的实力可以做到,但是这一选择也任重而道远,希望每一份付出都是值得的。正如庞邢健信心满怀所言:“施耐德电气未来希望把行业应用与数字化做高度整合,这其中,不只有施耐德电气,还有更多的用户、合作伙伴共同打造行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客户的智能化、数字化能力。我相信施耐德电气未来将持续提升在数字化业务上的市场份额,最终实现施耐德电气与国内用户在数字化方面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