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汇川技术大力拓展国际业务,海外业务增速将高于国内!

发布日期:2022-06-08 10:51浏览次数:17162

 近日,国内工控龙头、深圳本地上市公司汇川技术日前接受了多家机构调研,公司最新发布的投资者关系表显示,公司定义2022年为国际化年。从今年开始公司会大力拓展国际业务,将人员、资源投入海外市场。从收入增速方面来看,预计未来几年海外业务增速高于国内业务增长。此外,新能源汽车业务方面,公司今年的目标是:收入端要实现快速增长,利润端实现盈亏平衡或略有盈利。

据汇川技术官网,公司创立于2003年,聚焦工业领域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专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定位服务于高端设备制造商,是国内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的领军企业和上市企业,入选“2020胡润中国500强民营企业”,排名第93位。汇川技术拥有苏州、杭州、南京、上海、宁波、长春、香港等20余家分子公司,2021年汇川技术研发投入16.85亿元,拥有员工1.69万余人。

财务数据方面,汇川技术于2022年4月26日披露2021年年报和2022年一季报。

年报显示,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79.4亿元,同比增长55.87%;实现归母净利润35.73亿元,同比增长70.15%。

  ▲截图来源:汇川技术2021年年报

一季报显示,2022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7.78亿元,同比增长40.01%;归母净利润7.17亿元,同比增长11%。

 ▲截图来源:汇川技术2022年一季报

近10日(5月13日至5月26日)共有276家公司获机构调研,调研机构类型显示,证券公司调研达233家,占比最多;基金公司调研218家,位列其后;海外机构共对74家上市公司进行走访。海外机构调研榜单中,汇川技术参与调研的海外机构达到243家,最受关注。

汇川技术在接受调研时表示,虽然当前经济压力大,且叠加疫情影响,对行业需求造成一定影响,也给企业经营带来了挑战,但公司仍能找到较好的切入点,持续在挑战中寻找机会。大概有如下几方面原因:

①公司在战略部署上具备前瞻性

从变频器产品开始,到PLC+伺服,再到DDR/DDL电机、气动产品等新产品,公司能够提供的产品越来越丰富。同时,对于不同行业,公司能够快速识别行业的工艺特点,并以不同产品形成不同层次的打包方案,以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客户的需求。从满足客户解决方案的需求上,公司具有较好的竞争优势。

②抓新兴行业的结构性机会

公司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较宽,凭借高效、高精度的多产品解决方案,抓住了在锂电、光伏、风电、半导体、汽车装备等行业中的结构性行情。在这些行业里,公司仍保持相关产品销售额的快速增长,这能有效对冲整体市场需求放缓带来的扰动。

③国产化趋势进一步提升

为保证供应链安全,越来越多的客户会选择有竞争力的国产供应商。公司仍继续受益于国产化的“东风”,越来越受到客户的青睐。

④供应链组织能力

在供应链形势较为紧张时,公司具有较强的供应组织能力。以“有货就是竞争力”这一优势,抓住了替代机会,让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此外,汇川技术今年新能源汽车业务的目标是:收入端要实现快速增长,利润端实现盈亏平衡或略有盈利。从已定点项目的客户结构上看,新势力车企客户除了过去的理想、小鹏、威马之外,也有新的品牌进入;传统车企方面,围绕广汽、长城、奇瑞等客户,新增较多定点。目前,从1-4月份新增订单来看,传统车企客户订单开始放量,且在订单结构上形成较好支撑。

2022年被汇川技术定义为国际化年,也就是说汇川技术从今年开始会大力拓展国际业务,将人员、资源投入海外市场。从区域销售维度来看,汇川技术重点拓展三个市场:一是东南亚,这是未来制造基地;二是印度为主的南亚还有中东;三是欧洲。这三个市场对产品及解决方案有不同的需求,汇川技术针对不同市场,在产品适应性上已经做到了不同的对应,比如:在印度市场,电梯和注塑机等行业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取得较好的品牌认可;在韩国市场,伺服产品这两年取得较快增长;今年针对欧洲市场推出的新产品,较好地满足欧洲市场的需求。

从市场营销角度,行业线出海是国际化重要的策略。在电梯、注塑机、空调制冷、空压机等行业,世界500强的公司在中国的分部已较大规模地使用汇川的方案。汇川技术通过与这些跨国企业客户间的联系,向他们在全球的其他分部去延伸业务。目前,汇川技术已搭建了几十人的团队,逐步落实行业解决方案出海的销售策略。

从本土化制造角度,汇川技术今年会落地海外本土化制造,目前已启动欧洲生产基地的建设工作。从收入增速方面来看,预计未来几年海外业务增速高于国内业务增长。

汇川技术这两年在常州、岳阳、南京等地扩建产能。其中,岳阳工厂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建设;常州工厂一期工程去年开始建设,预计今年年中投产,二期工程今年启动建设;南京工厂今年启动建设。整体上看,今年厂房建设和新增产线设备等,投入较大,预计会有大概30亿左右的资本开支。随着以上几个生产基地的投建,公司产能压力将逐步缓解;且伴随多地产能部署,公司连续性生产能力将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