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智能化制造

发布日期:2015-12-15 16:52浏览次数:74801

   2015年以来,一片唱衰的市场的基调下,国内制造产业增长乏力:国家统计局10月份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8%,较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这是该指数最近4个月以来首次出现小幅回升,但仍处于50%的荣枯分界线以下。这真是将是未来一种"新常态"的经济表现。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可以用内忧外患来形容:内忧主要表现在成本优势渐失。近年来,随着劳动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土地价格和土地使用税的提高,以及各种资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世界上生产成本最低的制造业基地。据统计,中国制造业成本不仅高于东南亚、东欧等地区,达到了美国制造业成本的90%,珠三角、长三角更是达到美国制造业成本的95%,甚至有个别企业家到美国办纺织厂,因为成本比在国内还低;外患主要表现在外部需求骤减。中国制造业对外依存度较高,如今在世界经济疲软、发达国家制造业战略实施以及落后国家成本冲击等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影响下,中国制造业面临新出口订单下滑,境外需求乏力等状况。可以说,中国中小制造企业正处于"上挤下压"的发展态势,如果我们还没有尽快找到解决出口,中国企业的倒闭潮、跑路潮将再次上演,而真正伤害的却是国内经济的实体。
  然而在混杂着多种发展层次不同的各行业的中小制造企业的产业转型升级大军中,中小企业转型是一个"现在进行时态",在这个进行时中,人才、资本、同行同质竞争以及落后的管理,都成为目前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但是这一步是我们无论经历失败还是毁灭还是到达成功,都要必须要走过。
  中小企业智能化制造需求
  在机械自动化大规模制造的市场竞争下,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设备已成为自动化装备的主流,然而在今天,当信息化制造到来,中小企业已经在批量制造中丧失竞争优势,而需要以创新和小批量生产、订制化制造为主要竞争方式时,国内机器人的普及成迟早的事情。
  虽然今天的机器人还未发展到非常智能的程度,但简单的机器工人、机器助理已经渐渐深入工业领域,人们也越来越依赖先进的科技去进行生产和生活。
  许多人都认为机器人只适合于汽车及类似的大型生产线,如果在几年前,确实是这样。现在,随着简易编程方法、自适应机器人夹持器和柔性机器人的出现,在中小企业应用机器人已经是很容易的事情。当前,要想为某个具体的岗位找到一个合格的工人越来越难。出于这个原因,你可能更愿意让他们去做需要知识和反馈的工作。像那些需要力量、耐力和精度的工作可以委托给机器人。这种情况下,工业自动化或是中小企业成功的关键,而机器人集成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某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制造业升级需要面临的现实是中小企业占比高达80%,机器换人不是媒体宣扬的那么高大上,我们要看到我们的市场根基在哪里。"
  的确,中国机器换人的主要需求来源不是美的、格力等大型企业,而是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然而,国内中小企业面临的现状却是:大多缺乏资金,不懂技术,盲目跟风,只注重眼前利益。鉴于这些因素,中国式制造业升级之路并不好走。
  从自动化到智能化的进化之道
  为适应市场竞争的加剧,近年来,中国制造业正在经历着重要的转变,如企业的大批量生产向按市场或客户要求柔性生产转变,设计和控制系统各自独立向设计和控制系统集成一体转变,在某地生产向全球化采购、生产转变,制造工厂对质量、成本、效率以及安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可以预见的是这些转变将推动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当前,国内一些制造企业开始大量引进自动化生产设备、技术,给行业传递了一个信息:智能化方式进行生产的概念正在觉醒,并进入到了上升通道之中。虽然目前很多企业所引进的机器人还都属于工业机器人范畴,不能算作智能机器人,但工业机器人所代表的自动化技术却是智能化的基础。自动化机器人的大量引进对于智能化以及行业的发展都起到了推动性和示范性的作用。当然,目前中国的中小企业制造升级还停留在单机水平。只从单工序上尝试,并未从整体角度考虑自动化。一数控专业人士表示:"如果不考虑生产线的柔性,就没有必要用机器人了,专机的速度远高于机器人。"但柔性生产与一个国家的工业基础有关,我国的工业基础还很薄弱,德国提出工业4.0,他们已经做到了3.0的程度,而我们才到2.0。这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短板,也正是问题所在,也正在发展的空间所在。从这里走向工业工业3.0、4.0以及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进程,中小企业的成功转型升级仍任重而道远,但毫无疑问,随着世界经济迅速的发展与成长,智能化制造工厂将给所有产业带来转型与冲击,也将引领全球制造业发展模式的前进与革新,对于中国制造业的转型来说已是必然选择。中自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