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众城卓越:路阻且长,却能看到风光无限

发布日期:2021-11-02 16:16浏览次数:21075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林子里有两条路,我选择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条 ,它改变了我的一生。

-----摘自美国  罗伯特·弗罗斯特 诗作《未选择的路》

与国外相比,我国风力发电产业开始时间较晚,70年代末期,我国才开始研究并网风电,主要通过引入国外风电机组建设示范电场,1986年5月,首个示范性风电场马兰风力发电场在山东荣成建成并网发电。这才标示着中国风电进入产业化时期。

2005年后,我国风电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风电整机制造能力大幅提升。在此期间,我国提出建设8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启动建设海上风电示范项目,是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2007年当年新增容时中,内资企业生产的风电机组所占市场份额已达56%,首次超过了外资。

但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电网建设滞后、国产风电机组质量难以保障、风电设备产能过剩等问题。 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后,我国风电行业问题开始凸显,一是行业恶性竞争加剧,设备制造产能过剩,越来越多的企业出现亏损;二是我国“三北”地区风力资源丰富,装机容量大,但地区消纳能力有限,外送通道不足,使得弃风现象严重;三是风电机组质量无法有效保障。期间,不少企业退出风电行业,市场也逐渐意识到风电设备制造不能简单追求“低价优势”,更不能盲目上项目,应充分重视产品质量,并提高服务能力。

经过前期的洗牌,风电产业过热的现象得到一定的遏制,发展模式从重规模、重速度到重效益、重质量。从2013年年中开始,我国风电行业摆脱下滑趋势,在行业环境得到有效净化的形势下,开始了新一轮有质量的增长,2019年才真正迎来了风电发展的高光时刻。

任何一个产业在发展之初,经历了最快途径的拿来主义后,都有一批充满理想与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开始重新思考,如何在核心材料、元器件、技术等方面做到自己掌控,不再受制于人。在中国风电产业发展的短短不到40年的时间里,就有不少人选择了走这样一条艰难的路,那就是自主创新之路。2014年,众城卓越就选择了参与其中,一脚踏进了风电这个行业之路,他们首先以锂电池及变桨系统储能切入,其后在数年里投入了大量的研发力量专门研发风力发电机控制系统核心技术。

 

风电产业是一个长跑项目,有持续技术创新能力和长久价值创造能力的企业才能在这场角逐中胜出。要知道一个风电项目的建设成本之高,投入及回报时间之长,其中每个产业链环节都需要共同经历这个煎熬,不能耐住寂寞和挫折真的是无法坚持。其次还有风电行业所入的建设环境也是相当恶劣,10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就提到:中国将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由此可见,风电产业所处环境之恶劣:北方均具有沙尘暴、低温、冰雪、雷暴,东南沿海则具有台风、盐雾,西南地区具有高海拔等恶劣气候特点,这种环境对风电机组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包括增加维护工作量,减少发电量,严重时还导致风电机组损坏。因此,在风电机组设计和运行时,必须具有一定的防范措施,以提高风电机组抗恶劣气候环境的能力,减少损失。

 

由于变桨距功率调节方式具有载荷控制平稳、安全和高效等优点,近年在大型风电机组上得到了广泛采用。结合变桨距技术的应用以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大多风电机组开发制造厂商开始使用变速恒频技术,并开发出了变桨变速风电机组,使得在风能转换上有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2009年,在全球所安装的风电机组中有95%的风电机组已经采用了变桨变速方式,我国自2009年始,所安装的MW级风电机组中,也全部是变桨距机组。变桨变速功率调节技术得到广泛采用 。但是变桨控制技术在我国是一个很薄弱的环节,长期为国外企业所把持,要想在这个技术领域拼出一个天地,真的是需要勇气,众城卓越作为中国自动化控制领域中的一个小兵迎风而上。

从2014年开始,伴随着中国第二轮风电产业高速发展的节奏,众城卓越也开始了在变桨控制系统的研发产出,每年都会推出新的伺服产品,并在变桨环节投入大量研发力量,短短几年间获得几十项风电领域的实用专利和外观专利,并不露声色地定下做国产“平价精品”的目标,在今年10月份刚刚结束的CWP2021上,众城卓越又推出了其最新的SMC600多传驱动器、PD系列高性能伺服驱动器、锂电池、变桨电机及轴柜等产品。

目前,中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已居全球第一,并已经走出国门,然而,虽然我国在数量上已经成为世界风电大国,但仍然称不上风电强国。我国风电产业要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从风电大国向风电强国的转变,必须更多地关注质量和技术,这是一条漫长而崎岖的路,需要更多的企业能够并行而走,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