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最新发文: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助力工业领域碳达峰
发布日期:2022-08-04 16:46浏览次数:14779
8月1日,工信部发布消息称,由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的《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已经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工信部联节〔2022〕88号)。 《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在重点任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项目下的“加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中,明确了“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来自锂电池行业机构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锂电池理论退役量达51.2万吨,同年中国实际回收废旧锂电池共29.9万吨。新能源汽车电池的使用寿命通常为4-6年,由此初步推测2021年有25.2万吨动力电池退役,2030年该数字将会增长至237.3万吨,这对应着1074.3亿元的市场空间。
无独有偶,广发证券也认为,动力电池市场空间将迅速放量,2030年锂电池回收规模在中性预测下可达1089亿元。国际能源署的预测则更乐观些,其认为,在即将到来的动力电池退役潮下,未来10年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规模将达到1648亿元。在可预见的市场规模之下,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发展迅速: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第一批电动汽车正式投放市场,同年与电池回收相关的企业注册量首次突破200家;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业内认为动力电池即将迎来真正的退役潮,2021年与电池回收相关的企业注册量已直接飙升至2.4万家。7月21日-23日“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发生的故事,让动力电池回收话题成为近期的舆论焦点。
该大会上,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称,“电池里面绝大部分材料都是可以重复进行利用的,目前宁德时代镍钴锰的回收率已经达到了99.3%,锂的回收率达到了90%以上。到2035年后,宁德时代循环利用退役电池中的材料就可以满足很大一部分市场需求。”这一度引发锂矿板块股价大跌。天齐锂业方面随后疑似隔空“回怼”称,锂回收理论上可以,但在商业上还无法大规模回收再利用,并认为锂回收率“实验室应该能做到,但是商业上还没见过。”对此宁德时代方面表示,欢迎到广东邦普看先进量产技术。市场认为,此次宁德时代和天齐锂业“隔空互呛”的背后是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持续提高,动力电池退役及回收问题迫在眉睫,市场“蛋糕”巨大。另外的一个原因,则是即近两年动力电池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为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除了自己挖矿,动力电池回收拆解理论上也不失为一个好途径。不过,“到2035年,对退役电池材料的循环利用就可以满足大部分的市场需求”的观点,仍会被不断讨论。在当前的市场背景下,动力电池回收事实上面临着不少“痛点”。
第一,动力电池型号繁多,标准不一,这在无形中拉高了回收利用的难度,也因此在短时间内还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第二,许多白名单中的企业回收产能被闲置,反而是信奉“价高者得”的非正规军占据了市场上风,形成“灰产生意”。因为,白名单内的企业经营更加规范,若要符合国家标准,需要将环保、安全等因素都纳入考量,这就需要大量成本的投入;相比之下,游离在行业规范之外的小作坊综合拆解成本远低于正规企业,因此在C端往往可以给出更高的回收价格。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截至2020年,我国累计退役动力电池超20万吨,但其中流向规范渠道的电池只有约3万吨。第三,在上游原材料价格高企的情况下,动力电池回收企业也面临着“天价退役电池”抬高回收成本的困境……可预见的市场规模是机遇,痛点则是市场挑战。维科网锂电认为,乘国家级《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文件的东风,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将解决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痛点,超千亿级的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格局。期待动力电池回收市场更细致的体系建设解决方案尽快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