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发布的“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企业家有时或经常出现各种不同的不良情绪,其中,“烦燥易怒”的占70.5%,“疲惫不堪”的占62.7%,“心情沮丧”的占37.6%,“疑虑重重”的占33.1%,“挫折感强”的占28.6%,“悲观失望”的占16.5%。中国企业家是代表国内一个具有较强能力与财力的富裕群体,他们衣着光鲜,品味时尚,所到之处似乎都是可以给某一些人群带来福音的人物。他们超出一般的财富和社会地位,从以上的调查报告却可以看出,这些并没有给个人的精神和情绪带来愉悦,而责任与压力反而使他们比常人更加痛苦。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曾言:“诸臣未起朕先起,诸臣已睡朕未睡。何以江南富足翁,日高三尺犹拥被”,做皇帝的也在羡慕一个江南晚起老翁的闲适。对权力和财富的拥有和追逐,意味着更大的责任与压力。选择了做企业家,便意味着选择与压力、竞争、劳累、焦虑结伴而行,当自我高压超过本人所能承受的心理极限时,他们就会面临坠入深渊的危险——陷入膨胀、忧郁、困惑、偏执、多疑,乃至信仰洪荒。2011年5月23日凌晨,一位老人从23层高楼坠落死亡,人们惊讶地发现,自杀者竟然是公司刚在深交所上市的万昌科技(002581)董事长高庆昌。距此三天前,浙江商人卢立强在台州临海灵湖公园溺水身亡,卢是台州最大的钢结构生产企业之一的珠光集团浙江钢结构有限公司董事长。而在一个月的前一天,身家数十亿、极富传奇色彩的包头惠龙集团董事长金利斌以自焚的方式结束了44岁的生命……高庆昌、卢立强、金利斌等选择自杀结束生命的企业家让我们看到信仰洪荒下精神家园的脆弱。
新一轮的中小企业倒闭潮不期而至,高利贷逼债的身影无处不在,来自于各行业的友人均表示:去年一年忙得订单做不过来,而今年已冷清得有点惨淡。来自于自动化制造企业的反馈是各大小企业已全面收紧资本投放,进行裁员和限招……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员工可能面临失业或是降薪的压力,而身处其中的企业家则不仅是减少收入那么简单的事情,他们将可能会心力交瘁地思考、应对……面对一个个奋斗不息的企业家,很多人只会关心你飞得高不高,而忽略了你飞得累不累。商场如战场,今天,我想请忙碌的您坐下来,谈谈商场之外关注内在精神的话题。
做回诚信的自己
我相信每一个在商场上成功的企业家都曾是依靠着个人诚信的魅力换取了别人的信任,继而获得了投资和订单,并依靠诚信的经营保证了产品的货真价实,赢得了市场的认可,从而开始走上企业规模化发展的道路。于是人们相信品牌的力量,品牌代表着诚信的质量与承诺。人的不安从何时开始?——谎言。那个被利益冲昏头脑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达芬奇”老总如果只是乖乖出售东莞家俱商提供的质量可靠的家俱,她会高枕无忧的发着小财,而从她开始冒充进口达芬奇品牌开始,虽然发着横财,可毕竟终究是惶惶不可终日,直到谎言被揭穿才能安心。近日通号集团总经理在高铁事故发生一个月以后突发心脏病去世了,通号集团在向高铁系统提供的信号系统是否是先进的,是否是合格的,是否是……这其中有很多因素,最终导致三十多条生命因此失去,其所受良心谴责和来自社会的压力在这一个月以来他承受了太多。“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从来都不要以为无视或丧失做人做事的诚信,换取硕大利益之后大家可以弹冠相庆,粉饰太平。孔子云: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做坦坦荡荡的君子,安享内心平静的幸福,这是诚信带来的。而丧失诚信的人,如捧着金碗吃饭的乞丐,没有人文素质将不会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地位。
经济危机还没有走远,又一轮中小企业倒闭潮的迹象表明我们企业又可能面临一个生存的寒冬,在每一个危机到来时,各行业企业都会进行一轮新的优胜劣汰,这个裁判者不是某个组织或个人,而是消费者。一个刚起步发展的企业目标是发展成为大企业,一个大企业的发展目标是则是扩张成更大的企业,这个发展的基石便是诚信。丧失诚信会使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企业夭折,也会使一个庞大的品牌轰然倒塌,如三鹿。在企业经营得顺风顺水时,不要忘记秉承诚信的功劳;在这个危机即是转机之时,企业面临诸多难处,但是坚持诚信,它不仅助力你度过难关,更为你赢得内心的平安幸福。
重拾信仰
每一代人有不同的榜样,曾经学习过邱少云、雷锋、张海迪等很多优秀的时代人物,也曾深信过卢梭、伏尔泰等提出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而中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改革开放政策,人们的思想经历了市场经济的洗礼与蜕变,摆脱了姓资姓社的束缚之后,白猫和黑猫的理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第一批尝试螃蟹的人在很大程度上释放了他们的欲望,却并没有释放精神上的开放、学习引进。在今天,雷锋一类的榜样已远去,而一些人在学习雷锋的时候遇到种种困境,如南京“彭宇案”;全国首善陈光标高调亲自下基层做慈善,而后遭遇某些人要求晒捐款单;最近网络晒富郭美美事件牵出的红十字捐款去向问题以及之后的“尚德诈捐门”……游弋在市场文明中,一个个美丽的背后藏污纳垢,刺痛了每个企业家、每个平民的神经,击破了一个个坚强残留在心中的榜样,然后我们开始迷茫,思维混乱:究竟是我们丢失了信仰,还是信仰早已远去,不复存在?
以卡扎菲为标志的独裁主义政权瓦解了,人们在欢呼民主的胜利,而在欧洲炮火下推翻卡扎菲政权的利比亚的人民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民主取得胜利获得了自由,新当权派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政权分配,争锋中倒在血泊里的依然是平民……这是历史的怪圈,周而复始的改朝换代伎俩,不要说挣扎在现场中的利比亚人民,我也不相信这种所谓民主的胜利会换来一个从根本上改变性质的人民政权。在中国人们也常常期望一个清官、好官,一个好皇帝,让他们一个人的意志带给我们良好的生活秩序与愿望实现。当人们不能遇到一个好官一个好皇帝的时候,会去求神拜佛,相信因果相报,祈愿平安幸福……但是就这一切的信仰也在市场经济的利益下和无神论的冲击下,已否定了最后的精神栖息处。我们每天在忙碌着,却很茫然地活着。曾有一个精英的谎言被揭穿,他会大言:“有能力骗到所有人的人也是成功。”现在我们会有一点生气,但是从心里也在认同。
随着科技的发展,古老的中国也在向现代化社会转型,不管你是否认同,我们已开始行进在转型的路上。在现代化的转型中,我们必然会丢掉属于前一个时代的精华和糟粕,但绝不能两手空空的前行,必然要寻求救赎。对于当前的现代化转型,我想在发达的欧美国家可以看到我们未来的蓝本,则那些可以救赎的信仰更在于一个追求制度平衡背后的博爱与契约。
博爱一词最早出现在《无量寿经》:“尊圣敬善,仁慈博爱”,这里的词意与西方法国伏尔泰提出的博爱大致一样:拥有一颗热忱的心,去帮助所有需要关心的人。这种爱无私、广大,可以给予亲人,给予朋友,也能把这爱给予陌生的人。圣经里说过的“爱你的敌人”,这也是博爱精神的一种解释。这种精神需要我们有宽容的心胸,容己容人,接纳你认同的,也要容许你不认同的存在。在中国进行现代化转型中,博爱,意味着和谐社会的共建,从社会生活到个人精神实现平稳地过渡。
“契约”一词,最早见于法国思想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它诞生的背景也是商品经济(或同于市场经济)社会,而由此派生的契约关系与内在的原则,是一种自由、平等、守信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现代法治的基础,社会契约保证了经济交易的公平公正性,私人契约保证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自由性。深受西方经济理论和人文思想影响下的中国现代化转型,契约精神绝对是企业家和个人的信仰。
在欲望和利益充斥的经济社会中,信奉成功的企业家在遭遇挫折和失败后往往走上不归路,或是一蹶不振。他们曾战胜了饥饿,战胜了疲劳,也曾忍辱负重,但是在由奋斗成功又转至失败后内心的脆弱之极令人讶异。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在际遇变化不定的今天,形而上的思考需要每一个人去用心,回归人的本真、质朴,这是一种信仰的境界,更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生存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