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钟志华看来,要想推动电动汽车的高质量继续发展,需要进一步降低重量、下调价格、增加性能、提升安全性,尤其是在使用层面,充电基础设施的配套需要加强。数据显示,截至6月,车桩比仍为2.5:1,除去2020年之前建设的已经老化的充电桩,车桩比仅为3.5:1。其中,公共充电桩仅占40%,全国换电站保有量截至今年7月也仅有1600余座。总体而言,全国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设施仍然不足,需大力建设。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提出,要加大使用环节的政策支持力度。王青也表示,加强使用端的优惠是构建新能源汽车行业良好使用环境的重要组成。他提出,可以出台停车优惠、高速费减免等使用环节的税费优惠政策,促进车主使用新能源。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司长卢卫生说:“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营造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市场和政策环境。”他强调,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出台支持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措施,汽车企业要顺应电动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科学把握发展方向,加快新能源汽车转型升级。
现实是,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正面临诸多问题。南方电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邹大中指出,当前充换电服务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用户、运营商和电网面临着多个痛点亟待破除,如安全性、充电速度等;而对于运营商,盈利问题仍是困扰。同时,充换电的随机性和无序单向不可调性等特性也对电网提出了挑战。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德翔也提出,在新能源汽车规模突破千万辆之后,简单的靠充电网已不足以支撑。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穆拓睿也强调,充电已经是当下新能源用户最重要的用车场景,无论是车企、充电服务提供商还是基础设施运营商都需要不断思考如何为车主构筑更好的充电使用体验。
关于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兴亚提出了更具体的问题。冯兴亚认为,技术层面一定要有前瞻性,“随着800V高压充电技术在各大厂商中的快速推广,大功率充电桩的规划及建设明显滞后。截至7月份公共领域大于60千瓦的高功率直接快充装仅占43.4%。现有充电设施,无法适应汽车充电技术发展的要求,存在重复建设和浪费等问题。”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夕勇也提出,要补齐充换电基础设施短板,提高使用的便利性,制定充电优惠政策,降低使用成本。
关于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各方提出了一些建议。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虹也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标准。冯兴亚针对充电基础设施面临的技术缺乏前瞻性等问题,建议企业和政府联合攻坚,为新能源汽车创造全球领先的使用场景。张夕勇则建议,推动峰谷电价普及应用,引导商用车进行有序充电,对新能源物流车辆给予不低于实际充电总额20%的用电奖补政策。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孟振平倡议,要共同构建普惠均衡的用能服务体系,共同推动跨行业联合创新,共同推进平台互通,数据融通。
目前,在动力电池方面出现产业链相关方责任需要落实,全链条协同监管机制有待加强,拆解技术还要进一步提升等问题。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电动车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震坡表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面临着产业链上下游信息不对称、梯次利用技术亟需突破、自动化技术装备需升级三大挑战。
而加强对动力电池回收的管理,不仅关系新能源汽车车辆本身的价值,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动力电池原材料来源的稳定。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处长张凡指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是新兴体系,决定了它的体系建设需要循序渐进,不断完善。当前回收利用市场正发生变化,废旧电池残余价值上升,市场参与主体不断增加。”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总经理曾毓群提出,应进一步完善电池回收利用政策,为电池企业大规模使用再生材料生产新电池提供政策保障。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一级巡视员周志强则表示,要提升废旧动力电池污染防治水平并完善回收体系,建设一批高标准的拆解处理企业。
值得关注的是,智能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移动的数据库,信息安全也成为使用过程中包括车主在内的各方担心的问题。加强数据监管,提升信息安全也成为智能新能源汽车必须要重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