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最近的一个月为例,让我们来揭示一下储能行业的活跃动态。根据CNESA DataLink全球储能数据库的初步统计,2023年5月份,我们追踪到了超过130条电力储能项目的最新动态。令人惊讶的是,新型储能项目的规模合计达到了11.5GW/22.4GWh。
随着储能行业进入了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5月份的新规划、新开工和并网项目已经呈现出一些前所未有的新趋势。
磷酸铁锂电池领跑,多元化储能技术崭露头角
在5月份公开的储能项目中,磷酸铁锂电池技术依然占据了主导地位。然而,我们也看到了其他种类的电池和储能技术开始进入实际应用阶段,包括铅碳电池、钛酸锂电池、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飞轮储能、超级电容以及熔盐储能等。
令人瞩目的是,两座液流电池储能电站成功并网,它们分别采用了全钒液流和铁铬液流技术,而且都位于山东,并且荣登山东省2022年度储能示范项目库。
另外,用户侧最大的铅碳电池储能项目也已经顺利并网。这个项目由国家电投集团浙江新能源有限公司和长兴太湖能谷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设,规模达到了惊人的25.2MW/243.3MWh,而且其储能热管理采用的是液冷系统。
超级电容技术的研发、集成和应用水平也在5月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华能罗源电厂的5MW超级电容+15MW锂电池混合储能调频系统经过一个月的联调试验,已经进入了稳定运行阶段。
国家电投集团首个压缩空气+锂电池组合方案网侧共享储能创新示范项目通过评审。该项目总规模100MW/400MWh,一期建设规模50MW/200MWh,采用压缩空气+锂电池的组合式储能方案。项目采用上海成套院自主研发的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已完成热力系统集成设计与优化、固化核心技术参数与系统工艺包等工作。
5月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多处于前期筹备阶段,主要分布在甘肃、湖北、辽宁、江苏等地区,且在“非补燃”和“人工硐室”技术方面进行尝试。
多样化方案并存,专业化集成方向明显
随着储能技术的持续进步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我们看到储能系统集成正在从简单的拼凑向更加专业的集成方案转变,且集成方案如同百花齐放,各具特色。集中式、组串式、分布式、集散式、高压级联等各种集成方案以及风冷、液冷、全浸没式液冷等热管理技术都呈现出独特的组合方式。系统集成领域的参与者越来越多,应用场景需求也各不相同,竞争格局尚未明朗,正处于市场规模迅速扩张的阶段。
例如,莱北华电的独立储能电站在五一期间顺利并网,采用了高压级联、液冷技术的集成方案。这是“高压级联+集中液冷”技术在国内储能项目上的首次应用,不仅解决了电池并联环流发热的安全问题,而且大大提高了储能电站的整体转换效率。
甘肃张掖市的330千伏建航储能电站一期也在5月份并网,其规模达到150MW/300MWh。项目采用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液冷+风冷热管理技术和主动均衡技术,这使得电池系统的全生命周期提升了约20%,提高了系统的充放电深度,降低了储能系统的衰减速率。据了解,该项目也是全国电压等级最高的储能电站。
330千伏建航储能电站一期
南钢用户侧储能电站项目也于5月25日开工,装机规模41MW/123MWh,采用的是国内先进的组串式储能系统,并以200kW/402kWh液冷系统储能模块为基本单元,旨在打造成国内最高标准、最高安全等级、最高系统效率的全国储能电站标杆项目。
尽管储能技术的发展路线多样,但我们不能忘记,提高安全性和效率,降低成本始终是储能技术迭代的核心目标。
为双碳目标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国能宁夏灵武发电有限公司的磁悬浮飞轮储能系统,作为国内首个全容量飞轮储能与火电联合调频示范工程,已经在实践中证明了其强大的效率。该系统由36台630KW的飞轮储能单体并联组成,能满足15分钟的充放电能力。至今,该项目已经安全稳定运行超过120天,填补了我国在飞轮储能、火电调频领域的空白。自项目投运以来,机组一次调频综合合格率已由60-70%提升至平均92%,预计年综合收益约3000万元,收益显著,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莱北华电的独立储能电站在探索“火+储联合调峰”以及“调峰+调频联合储能”运行模式,设计建设了由100MW/200MWh磷酸铁锂电池与1MW/6MWh铁铬液流电池组成的长时储能调峰电站。这个项目不仅服务于全省电力辅助和电网调峰,还提供储能容量租赁等服务。与此同时,该项目也与已投运的9MW/4.5MWh储能调频电站配合,进一步探索上述运行模式,以充分发挥电源和电站的调节能力,优化火电厂的综合能源服务。
此外,由香港上市公司芯成科技旗下的中鑫电联(珠海横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自行设计、投资、建设并运营的电化学储能电站,成为国内首家充放电均依托电力现货市场进行交易的电站。该项目的最终规模为500MW/1000MWh,不仅可以提升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和山西电力系统的调峰能力,还具有毫秒级精准快速的功率响应能力,能更好地实现对电网频率的一、二次调节,解决区域电网实时功率不平衡问题,并提供诸如调压、事故备用和黑启动等电网辅助服务。
自双碳战略目标提出以来,我国的新型储能在技术突破、方案创新、模式探索等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就,这为新型储能在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参考。我们期待未来在新型储能领域有更多的创新出现,共同推动新型储能向多元化、产业化和规模化的发展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