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深圳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8月2日上午,深圳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会上,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深圳市低空起降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2024-2025)》。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对现状109个直升机起降场进行eVTOL兼容改造,以及布局新增建设樟坑径直升机场等131个直升机场,部分兼容eVTOL,构建全覆盖、快速响应的低空载人服务网络,满足医疗救护、消防应急、商业消费等低空飞行服务需求。
(二)新增建设123个物流运输起降点,搭建覆盖全市、快捷高效的空中物流运输网络。
(三)结合医疗物资运输、快递、外卖等重点场景,新增建设177个起降点,全面提升深圳市商圈即时配送、医疗物资运输等服务水平。
(四)新增建设一批城市治理起降点,满足应急救援、警务活动、海事巡查等重点领域应用需求,提升城市治理智慧化、精细化水平。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介绍,在推动低空经济发展上,深圳将突出四个方面重点:
(一)构建高效协同的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机制,在空域等方面形成突破、打开局面。构建城市级低空协同管理机制,探索空域管理、运行管理和飞行服务保障协同融合的新模式,在低空运行体制机制方面先行先试。开展全域低空空域评估,探索建立适合高密度超大城市特点的低空空域精细化协同管理模式。力争到2025年,全市开放无人机适飞空域占比突破75%,低空商业航线总数突破1000条。
(二)健全低空运行管理服务体系,支撑大规模商业化飞行需求。依托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构建支撑“异构、高密度、高频次、高复杂性”低空飞行活动的规则体系,率先开展融合飞行试点,完成深圳低空飞行服务平台和A类飞行服务站建设,打造低空数字空域图,逐步完善低空通信、导航、监视、气象等服务,2025年底前具备支撑1000架商业运营的低空航空器同时在空、每日1万飞行架次的服务保障能力。
(三)拓展五大低空应用场景。物流配送,进一步扩大低空物流网络覆盖范围,提高城市物流效率。载人运输,面向大湾区推出更多低空载人飞行服务产品,培育城市空中交通新业态,2025年低空载人飞行力争达到3万架次。应急救援,在“空中120”覆盖全市基础上,采购先进适用的无人机技术装备,赋能应急救援体系,打造15分钟航空应急救援圈。城市治理公共服务,促进低空应用与道路巡检、城市安全、国土测绘、环境监测等领域深度融合,实现低空巡管“一张网”。文旅消费,积极培育空中游览、航拍航摄、无人机集群表演等旅游消费市场,承办国家级无人机赛事,进一步推动“低空+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
(四)构建完备的低空标准法规政策体系,促进低空经济创新发展。全面落实《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上位法和《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依法依规建立涵盖运行管理、经营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完整的地方法规体系,延展制定低空经济领域法规规章,完善深圳低空经济法规体系。努力推进标准先行,已成立了深圳低空经济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启动首批18项低空经济领域深圳标准编制,争取年内发布深圳市低空经济标准体系1.0,在规则标准体系建设上先行先试。
据深圳市工信局介绍,深圳低空产业链已成型成势,形成覆盖全产业链条的产业体系,呈现出三大特点:
(一)关键系统及零部件领域聚集快。深圳在碳纤维材料、特种塑料、电机、电调、电池、飞控等关键材料及配件已形成优势,聚集了格瑞普、好盈、边界智控等一批优质企业,实现了“不出深圳,就能造出一架无人机”。
(二)整机制造实力强。集聚了大疆、道通、科卫泰、联合飞机等无人机整机制造企业,吸引峰飞、德国百合花(Lilium)、卓翼智能、沃兰特等领军企业落户深圳。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市场70%,工业级无人机占占全球市场50%。在巴黎奥运会上,高巨创新通过无人机挂载冷烟花的创新技术为深圳拓展海外市场带来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三)创新载体和服务平台相继落地。罗湖5G+无人机血液运输智能空港平台、宝安低空经济产业公共服务中心等平台载体的落地,进一步打通了深圳低空经济创新驱动发展堵点。基于产业链、政策、基础配套等多方优势,深圳加大在城市应用场景的开放,在物流配送、观光旅游、医疗救援、城市交通、应急救援、工业巡检等领域大放异彩。
当天上午,由深圳低空产业公司负责运营管理的深圳低空运行管理中心宣告正式启用。低空运行管理中心是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的核心,它的启用标志着我市低空飞行服务平台进入试运行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