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国风电行业产能过剩是现实

发布日期:2012-05-10 09:46浏览次数:102696

  4月份国家发改委第二批拟核准的1492万千瓦风电项目,已比去年2883万千瓦的批准项目减少五成。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表示,电网“十二五”期间1亿千瓦的并网目标,扣除风机已安装容量,依照国家相关部门的配额制计划,2011-2015年平均每年的风电建设规模在1500万千瓦左右,远低于2010年1893万新增装机容量。

  据2010年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按规划规模投产后,风电设备年产能已达3500万千瓦,产能过剩已很明显。

  “过剩的产能带来的是拼刺刀的价格战。”金立萍以1.5MW的机组举例,2008年为8000元/千瓦左右,现在只能卖到3600-3650元/千瓦,三年即实现价格腰斩。

  以两大巨头为例,金风科技净利润为6.07亿元,比上年下降73.5%;华锐风电净利润7.76亿元,同比降幅达72.84%。金风科技2011年利润中,转让风场收益即达3.87亿元,占整个营业利润的55%,风机零部件以及相关服务利润仅3.11亿元,可见利润之薄。

  由于五大电力集团为风场资源的主要开发商,“捆绑央企”成为一个“理性”的选择。

  依托母公司国电集团,联合动力在去年获得85%的装机增长,增速远超过各大厂商,成功跻身国内三强。加上华锐风电和金风科技,三强占据去年国内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的50.3%,留给剩余80家左右风场厂商的市场空间已不大。

  “更糟糕的是,开发商甚至要求风机厂商垫资建设风电场。”有风电制造商负责人透露,云南泸西县永三风电场的开发商,即要求整机制造商中标后需交15%的现金保证金。但中标后不给首付款,吊装完成、直到运行240小时后才给部分设备款。该人士解释,这样一定会将设备做烂。“整机设备商只能让零部件供应商压价,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微薄的利润也难以支撑高投入的研发和银行融资成本,品质如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