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佛斯欲把中国打造成全球的第一大市场,其中国区总裁托马斯向记者解释:这叫做延伸目标,跳跃后力所能及的地方就是目标,然后辅之以各种工具和手段,达到甚至超越这个目标。(图左 托马斯)方洪洲 摄
中新网6月14日电(财经频道 马丽)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耗国和二氧化碳排放国之一,仅次于美国。新任丹佛斯中国区总裁托马斯在接受中新网财经频道采访时表示,由于经济发展和逐渐融入世界经济,近年来中国的能源消耗出现了迅猛增长,随着中国对节能环保技术的需求持续增长,希望不久后,可以把中国打造成丹佛斯在全球的第一大市场。
丹佛斯,丹麦最大的工业集团,自1933年成立至今,在制冷与空调、商用压缩机、供热空调、电力电子等行业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地位。1994年,当它作为供应商第一次走进中国市场时,有关节能减排这一概念在中国还是一个新兴名词。十几年后的今天,中国是丹佛斯的全球第三大销售市场。
为什么要确定“中国第一市场”这样一个目标?托马斯把这叫做延伸目标:就像一个人以最大的力气跳跃,而他的手力所能及的地方就是目标,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辅之以各种工具和手段,达到甚至超越这个目标,就是延伸的所在。“我希望丹佛斯能跳起来,跳出以前的思维方式,达到更高的目标。这就要在一个正确的轨道上行进,首先就是全面的本土化。”
产业链全面本地化
2010年,丹佛斯全球销售总额达56亿美元,比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2009年大增31%。其中,中国市场销售达48亿元人民币,增幅超过40%。继2009年跃居丹佛斯全球第三大市场之后,中国市场地位进一步提升。
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低碳经济和绿色增长高度重视,为丹佛斯节能环保技术和解决方案在中国的大力推广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面对这样的诱惑,托马斯表示,“未来几年,要将中国市场的全球排名从目前的第三位提升至第一位,让中国成为丹佛斯的‘第二家乡’。”
“只在中国生产和销售是远远不够的,”托马斯表示,“要贴合中国企业和消费者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服务中国。”要实现全面的本土化,丹佛斯要将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整条产业链都放在中国,以附和本地产品的需求,未来还会将产品销往国外。
打造“人力矩阵” 实现本土化人才培养
随着对中国市场的深入开发和不断了解,近几年,丹佛斯也在不断地实现自我转型。中国不仅是丹佛斯的全球第三大市场,也是丹佛斯员工人数第二多的国家。大力构建本地人才队伍,重视本土化人才培养也是“全面本土化”战略的重要内涵。
丹佛斯的五大业务部门在中国都设有研发中心,研发人员本土化是丹佛斯一直为之努力的目标,托马斯认为,只有中国的本土研发人员才真正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据悉,丹佛斯在天津武清的压缩机研发中心,浙江海盐的海利普变频器研发中心,以及正在上海建设中的全球测试中心,都同时在招兵买马。
托马斯坚持认为,一个企业的能力实际上是企业所有员工能力之和。“我相信,员工的能力越强,企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我们要提高每个员工的个人能力。”丹佛斯为此建立“人力矩阵”,将员工所应具备的俱技能表格化,并进行着重培养。
学习中国小步前行 路径曲折速度更快
托马斯于10年前加入丹佛斯,2010年10月1日正式担任丹佛斯中国总裁。在中国,他是个地道的“老外”,言谈之间,只能偶尔蹦出几个蹩脚的汉语单词。对于如何领导一支中国团队,他却有着自己的见解。“我非常欣赏中国企业的一点就是速度,非常快的速度,很强的执行能力。”
托马斯说,在欧洲通常的做法是,如果企业有了一个想法,首先收集数据,开会论证可行性,然后再收集数据,再讨论……经过许多圈圈绕绕,直到他们认为找到了一个完善的方案而后行动。中国却不同,同样会先展开讨论获得一个解决方案,可计划即便并不成熟完善,也会马上实行,过程中遇到问题再不断调整。他把这叫做:“小步前行,但是走得更快。”
“这是非常值得欧洲公司学习的。”托马斯说:“我自己就是一个实例,以前在欧洲做一个决定我会深思熟虑,但是现在会迅速决定。”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