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发展服务型制造业面临的与对策

发布日期:2011-05-18 17:34浏览次数:102886

   全球经济正在从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过渡,传统的制造价值链不断扩展和延长,工业产品附加值构成中纯粹制造环节所占的比例越来越低,研发设计、物流配送、产品营销、电子商务、金融服务、战略咨询等专业化生产服务和中介服务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这就衍生出了一个新名词“服务型制造业”。 对于中国服务型制造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很值
 
  得我们探讨。
 
  一、全球服务型制造业的发展态势
 
  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变是当前制造业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它在微观层面上表现为企业从生产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变,在中观层面上表现为从制造业城市向服务业城市转变,在宏观层面上表现为服务型经济的形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各国制造业产业分工逐步细化,服务型制造业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当前全球服务型制造业呈现出五种态势。
 
  一是从价值链环节来看,高价值环节从以制造环节为主向以服务环节为主转变。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不再仅仅关注产品的生产,而是将注意力逐步转移到产品的开发、改进、销售、售后服务以及回收等领域。企业不再仅仅提供产品,而是以提供产品、服务、支持、自我服务和知识的“集合体”为最终目标。同时,随着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业链重组,也带动了服务型制造业的国际转移,致使服务型制造业的国际化程度日益扩展。
 
  二是从市场需求来看,市场正在从产品导向向全面解决方案导向转变。根据对全球上市公司财务分析库(OSIRIS)中排名前50位的制造业企业的分析,可以将其提供的服务类型分为以下12种:1.咨询服务;2.设计和开发服务;3.金融服务;4.安装和实施服务;5.租赁服务;6.维护和支持服务;7.外包服务和运营服务;8.采购服务;9.知识产权和房地产;10.零售和分销服务;11.系统和解决方案;12.客运和货运服务。其中,最常见的服务产品包括设计和开发(21.92%)、系统和解决方案(15.70%)、零售和分销(12.18%)以及维护和支持(11.94%)服务。
 
  三是从制造业服务化的国别发展水平看,调查公司AndyNeely对全球13000家制造业上市公司提供的服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达国家制造业服务化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美国制造与服务融合型的企业占制造企业总数的58%,芬兰的这一比值为51%、马来西亚是45%、荷兰是40%、比利时是37%。中国服务型制造业进程相对落后,具备服务型制造业能力的企业仅占所有企业的2.2%。这是中国制造业发展长期处于价值链低端的重要原因。
 
  四是从交易方式来看,客户交易正在从一次性交易向长期服务方式转变。近年来,罗尔斯-罗伊斯公司通过改变运营模式,扩展发动机维护、发动机租赁和发动机数据分析管理等服务,通过服务合同绑定用户,增加了服务型收入。公司销售的现代喷气发动机中55%以上都签订了服务协议。公司在过去18个月中民用发动机订单有80%都含有服务协议;2007年服务收入达到公司总收入的53.7%。
 
  五是从制造业竞争来看,基于现代服务的竞争是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十几年前,当所有IT厂商大造PC时,IBM已悄然转型IT服务。而今天当越来越多的IT厂商开始意识到IT服务的战略重要性及极强的创收能力时,IBM却再次转身,开始转入服务产品化策略。在IBM全球的营收体系中,目前大约有55%的收入来自IT服务。
 
  二、中国服务型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研发设计及研发设计信息化落后,影响了制造业价值链重构
 
  服务型制造转型的关键在于实现产业价值链的最大化,而研发与设计正成为创造制造业价值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研发设计在产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部分研发设计也从传统的制造企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服务型制造业。在这一过程中,信息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在研究设计领域的广泛应用,创新了研发设计的工具和手段,提升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推动了制造业价值链的重构。制造业的研发设计越来越重要,影响和决定产品在市场上的价值,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中国科技研发投入达到历史最高的2943亿元,比2005年增加了2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1%。据初步统计,2008年企业研发投入的总额已经超过了3380亿,企业的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70%以上。尽管这一数字显示出政府和企业在推动自主创新方面的努力,但迅速攀升的投入难以掩盖中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足的现实,中国多数企业技术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远未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缺乏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在发达国家,80%的科研工作在大企业中完成,但中国企业研发机构数量较少,研发能力不足。 另外,中国研发设计信息化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研发设计信息化与设计业务流程结合不紧密,缺乏
 
  深度应用。第二,缺乏集成与协同,尚未形成数字化研发设计能力。第三,软件、工具受制于人,核心技术与能力空心化。第四,缺乏构建数字化研发设计能力体系的相关标准规范。 (二)生产装备智能化低,阻碍了制造与服务的有机融合 中国工业装备自动化系统自主创新能力低下,自主知识产权匮乏。具体表现在国产高端自动化产品奇缺,
 
  市场竞争力不强。目前,中国国产高端成套专用控制系统或优化系统几乎为零。 中国大部分控制系统由于在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环境适应性,以及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等方面,与国外先进产品存在较大差距。国产控制系统进入中国重大工程的关键装备、核心装备、主体装备十分困难,绝大部分被国外控制系统所垄断。国产装备自动化系统中的主控系统,研发力量强大,投入资金充足,技术成果丰富,产品质量较高。但是作为控制系统的两端变送器和执行器,长期以来投入严重不足,研发力量单薄,产品质量低下,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智能变送器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只有国外产品的十分之一。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大型挖掘机、大型摊铺机、大型装载机等重大装备,控制系统绝大部分由国外提供。
 
  (三)物流现代化滞后,制约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物流在现代服务制造业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自动识别、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自动跟踪与定位(GPS)以及物流管理系统等成为物流信息化的重要支撑,信息技术可对流通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实现对产品流动过程的有效控制。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物流正在进入供应链时代,物流与生产、采购、销售以及信息相结合,加快了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所有物流活动和所有商业活动的集成,也推动了第三方物流实现物流作业的高效化、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物流设施的现代化、物流运作的专业化、物流量的规模化,从而提高产品流通的及时性、准确性,并降低成本。目前中国物流产业发展较快,但还存在如下问题: (1)物流设施陈旧,利用率不高。陈旧的设施功能单一,无法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由于使用效率低下,使原本陈旧的物流设施更不能满足电子商务的需要,中国仓库利用率只有50%。(2)物流与电子商务脱节,重电子商务轻物流。 (3)中国企业物流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横向联合薄弱,物流信息管理手段落后,没有充分发挥城市的规模效应和整体协同效应。在工业生产中物流所占用时间几乎为整个生产过程的90%。全国铁路货运列车的平均技术速度仅为45公里/小时;因散装、集装箱运输技术尚未普及,装卸效率低,铁路货车中转停留时间约5小时。公路运输营运货车平均车日行程仅200公里左右,车辆工作率约60%。在一些大城市,平均车速已下降到每小时15公里,严重影响了城市物流效率。
 
  (四)电子商务问题重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需要疏通
 
  信息化正在改变企业传统的采购和销售模式,在制造资源计划(MRPⅡ)、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企业资源计划(ERP)等为代表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基础上,在线采购、网络营销逐渐成为企业营销的主要模式。生产企业以产业链为基础,以供应链管理为重点,通过整合上下游关联企业相关资源,深化企业间的业务协同,构建生产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协同生产体系,增强企业间产供销协同运作能力。采购和营销的信息化,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运作效率,提供便捷有效的客户服务。2008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1万亿元,同比增长43%,电子商务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网络购物诚信危机;2.网络安全问题; 3.物流问题;4.金融服务质量问题;5.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缺乏;6.大宗商品电子交易问题;7.网上交易税收问题。
 
  三、中国发展服务型制造业对策建议
 
  第一,构建高端工业自动化信息集成平台,提高和扩大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深度和广度。建立大型工程过程综合自动化系统,解决长期以来困扰相关工业生产的关键性检测技术、建模技术、控制技术和优化技术。包括:冶金行业的大型高炉专家系统,大型冷热连轧机的特种检测技术、过程建模技术、具有多系统协调功能的优化技术、基于数据挖掘的操作优化技术、基于模型参数的自适应智能控制技术、面向“三高”治理的成套专用控制装置和专用优化系统等高端工业自动化的产业化。建立特种高端工业自动化技术,包括自动化生产设备(工业机器人)、柔性化输送设备(移动机器人AGV)、智能监控系统、数字化管理系统等四部分组成。产业化重点内容包括:机器人控制器及联网技术,基于现场总线的联网技术,智能监控与管理技术,网络化的智能检测与伺服驱动技术,机器人智能装配加工技术,AGV激光导航技术。
 
  第二,推进研发设计信息化,多层次、全方位推进研发设计信息化。一是在研发设计软件和工具的应用上,走研发设计工具的集成化,使信息化与研发设计业务流程优化同步。二是在研发设计信息化与企业过程控制、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信息化有机融合与集成,软件工具、标准规范、知识经验、业务流程等实现有效的集成和融合,提升工业企
 
  业核心竞争力。三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共性支撑软件平台和应用软件产品。四是构建数字化研发体系的相关标准规范。包括数字化产品研发设计、工具标准件、材料性能和元器件参数等基础数据,不同软件系统之间数据集成、过程集成和功能集成的相关规范与标准。五是支持工业产品研发设计信息化服务体系,强化面向区域和行业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持续发展的运营机制。
 
  第三,大力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一是在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上,需要政府加大力度,合理引导资金投入,提高投资效率,建设更加安全快捷的信息网络,建立一些适用于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新机制,如网上折扣机制、协同机制(产业链的协同,支付物流工具的协同,信息平台、支付体系、物流配送等协作机制)、协作机制、外包、托管机制、人才培训方面的机制(高等教育电子商务人才的培训、成人教育电子商务人才的培训、竞赛机制)、电子商务评价机制(如淘宝网的消费者满意度打分、电子支付中的用户满意度和信誉度评价体系)等。二是提高物流系统的信息化水平,三是尽快建立电子金融体系,四是建立健全电子商务法律体系,五是提高大宗商品物流动态调配能力,六是加快研发电子商务安全技术,提高电子信息的安全性。
 
  第四,加快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在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方面,除了要鼓励邮政部门发挥自身的优势,与从事电子商务的部门签订合作协议,积极开展各种新服务外,要逐步开放市场,欢迎国内外的速递公司参与竞争。通过竞争,使中国的物流配送体系日趋完善。还应大力培养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方面的人才队伍;加强物流企业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如条形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全球定位系统(GPS)、有效的顾客反应(ECR)等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