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一轮“竞赛”开启,千/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打造谁能胜出?

发布日期:2023-03-06 15:20浏览次数:10686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汽车产业变革重构、云起云涌之际,我国各地纷纷开启了新一轮“汽车之都”的角逐,长春、广州、苏州、肇庆、杭州等纷纷喊出了要“构建千亿级/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的口号,并提出了相应的目标规划和实施举措。

一时间,千帆竞发、百舸争流。这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担忧,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就在谈到“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问题时表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能目前不存在过剩,但有些地区或有些企业的新能源汽车产能可能存在过剩现象,为此应该约束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过度投资的冲动。

“从现有情况来看,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出现了热潮,结合地方政府扩大投资的热情,或将带动我国汽车产业投资出现新一轮的快速增长,起码是在意向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排除可能会出现一些烂尾工程和一些本来就不是以发展本地汽车产业为目的的投资项目,这需要国家在财税分配以及政策方面进行指导,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少重复建设以及盲目投资等问题的发生。

从口号到项目落地    



伴随着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浪潮的出现,焕发全新生机的汽车产业已经成为了各地政府拉动地方经济、产业转型升级、践行绿色发展以及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抓手,“打造汽车产业集群”更是在全国各省市的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出现。

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打造现代新型汽车和零部件、农产品生产及农产品和食品加工、冰雪和避暑休闲生态旅游三个万亿级大产业,培育壮大一批千亿级百亿级企业,加快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浙江省在谈到2023年工作重点时提出,要大力培育“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其中,积极打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智能光伏、智能电气等15个千亿级特色产业群,前瞻谋划布局引领发展的未来产业,基本建成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

河南同样拥有“建设制造业强省”的目标,表示要在2023年推动上汽新能源二期、奇瑞新能源二期、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及动力电池、宁德时代电池等项目投产达产,力争到2025年汽车产业产值突破万亿元,同时延伸电子信息产业链条,加快打造万亿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地。

重庆指出,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传统支柱产业提升行动和先进制造业产业集聚提升培育行动,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制造业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壮大数字经济。

打造汽车产业集群的口号已经落实到了行动中。据不完全统计,在春节前后,河南、陕西、福建、广东、湖南、江苏和辽宁等多地均有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项目总数超过3900个,总投资额度超过4.1万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以及相关产业等一大批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或投产。

群雄逐鹿 谁能胜出?    



可以看出,有一批致力于打造千万亿级别汽车产业集群的城市拥有国内中大型整车企业作为依托,并且在当地以及周边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和成熟的产业链,例如吉林、湖北和广东等,如今,这些拥有较强产业优势和实力的城市已经迈步走在加速建设世界级汽车集群的道路上。

以吉林省为例。作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发源地,吉林省在2月21日举行了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工程项目开工活动,今年全省计划实施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工程项目167个,总投资近千亿元。

“吉林省的目标是到2025年,汽车产业规模达到万亿级。”业内专家指出,值得肯定的是,吉林省汽车相关产业链已形成整车、动力系统、车身系统、汽车电子、底盘和新能源等较为完善的体系。

但不可否认的是,吉林省想要达成目标仍面临短板。一方面,当地汽车零部件本地配套率不足,存在尚未释放的潜能;另一方面,传统汽车产业优势明显,但在新能源汽车以及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尚显滞后,还需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的脚步。

专家建议,对于那些本身具备较强产业优势的省市地方而言,首先需要继续扩大优势,依托当地大型车企及供应链辐射周边地区,做大做强;其次,补足短板,尤其要加强新技术的相关布局,多引进包括汽车电子、芯片或软件等在内的企业,促进产业加快变革;第三,在扩大规模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可以从提高产能利用率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入手。

后来者能否居上?    



与传统的汽车大省相比,一些同样想要打造千万亿级别汽车产业集群的城市由于发展时间较短,产业基础较弱,但从长远来看的确存在一定潜力,例如肇庆。

肇庆市内的主要汽车企业为小鹏汽车和宁德时代,在这两家企业的带动下,肇庆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两年内相继突破300亿元和400亿元大关,2022年产值有望超过700亿元。与此同时,常州巨石新能源、合林立业动力电池、安道拓汽车座椅、天铭新能源等多个项目也先后落户,初步形成了覆盖整车和电池、电机、电线等关键零部件的产业生态链。

肇庆宣布,到2023年,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要晋级千亿级产业俱乐部,到2025年,产值翻番、达到2000亿元,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具备整车同步开发能力,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超40%。

上述专家直言,肇庆想要打造“千亿级汽车产业俱乐部”,优势在于其地理位置,尽管目前只有小鹏汽车一家整车企业,但放眼广东,周边的零部件配套体系相较其他地区更完整,尤其是在智能网联领域走得较前,有条件吸引更多企业前来“筑巢”。

不过同样的,肇庆的短板可能也来自于地理位置,如果其他企业有意愿在肇庆设立生产基地或研发中心等,那么广州和佛山等其他汽车产业底蕴更深厚的周边城市就同样具备可行性。事实上,这也是许多其他类似城市所面临的发展难题,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避免过热和盲目扩张    



不可避免的,一些城市在参与新能源汽车项目招商引资的竞争中,为争取到优质项目,会不理性地提供财税优惠或扶持政策,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扰乱市场,甚至引发产业新一轮的“盲目扩张”。

在苗圩看来,总体上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能目前阶段不存在过剩情况,只不过有些地区有些企业可能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的“越界”。

“一些地方政府太过于迫切了,有的是土地不要钱,甚至有的代建厂房,代买机器设备,这不是地方政府应该做的事情。”苗圩直言,用财政的钱吸引社会资本是一个很好的风险投资方式,但是政府主导的产业投资基金“不能作为第一大股东”,最好是做风险投资,不要做领投而做跟投。

王青建议,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要进行合理规划、引导及布局,选择那些拥有比较优势,或从市场和要素的角度来看适宜进行投资的地方,避免盲目扩张;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增加投资时要合理定位,视具体情况来发展整车或零部件配套产业。

“在这一轮投资热潮中,不排除可能会出现一些烂尾工程和一些本来就不是以发展本地汽车产业为目的的投资项目。但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项目很快就会被识别出来并被市场所淘汰,不可避免的,当地政府也要承担一定的经济损失。”王青强调。

他进一步指出,从根本上,单靠地方或企业来解决盲目投资或投资过热的问题不太现实,这需要国家在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财税关系、让地方责任与财税收入相匹配的同时,在政策方面进行一些引导,或出台相关的指导意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重复建设以及盲目投资等问题的发生。

“只要地方政府在营商环境、配套设施以及管理流程方面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就能够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和‘稳定器’,来助力地方更好地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上述专家表示。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过去政府最熟悉的发展产业模式是招商引资,但靠这种传统的产业组织方式,去操作现代化的、由复杂技术集成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是行不通的。

“汽车产业是大规模长链条的现代化工业,目前又到了变革阶段,汽车正在成为新的智能终端,并与先进技术产业相互链接。在这种情况下,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发挥好市场的作用,政府也必须更好发挥作用。”他说。

张永伟认为,大工业的创新需要沉淀,需要产业文化和创新文化的融合,尤其是产业发展到新的阶段,还需要系统性的设计和组织能力,需要配置好政府资源,按照发展规划、战略,分解任务,逐步推进。

而这,尤其考验地方政府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