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谁动了我们的电

发布日期:2011-09-28 19:19浏览次数:102337

  2004年,各地缺电信息相继传来:进入5月份以来,广东电力供应趋于紧张,引发广东煤炭进口激增;今年浙江电力缺口约为340万千瓦,电量缺口约为200亿千瓦时……
  2005年,中国的缺电形势开始有所缓解,但全国最大电力缺口在2500万千瓦左右,华东的浙江、江苏仍将是全国最缺电的地区……
  2006年,我国的电力供需矛盾趋向缓和,但区域性、季节性电力缺口仍将存在;
  2007年,前三季度电力供应能力持续增强,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缺电程度明显缓解,但局部电网“卡脖子”现象仍然存在,局部供应紧张问题将在未来两年内得到有效解决……
  进入2008年以来,广东省用电负荷需求居高不下,而东莞市一季度的最高用电负荷需求预计为760万千瓦……
  2009年年末,受电力需求旺盛、电煤供应严重短缺、水电资源极度匮乏、发电机组故障频发等多种因素影响,湖北省遇上了十年来最严重的“电荒”……
  2010年,煤价一路走高,部分地区频现拉闸限电,“煤荒”、“电荒”再次出现……
  2011年,4月以来,我国多地出现淡季“电荒”现象。国家电网公司预测,今年是近几年来电力供需形势最为紧张的一年,电力缺口总量可能超过历史上最严重的2004年,10个省级电网面临供电紧张的局面。
  从2004年开始,电荒的新闻不断见诸报端,而新闻中解决电荒的时间表也从2005年到2008年再到2010年,结果2011年,目前又发生了8年以来最严重的电荒,而且时间已经从用电的旺季转移到了淡季。难怪有人说,“电荒”不是新闻,不发生“电荒”才是巨大的新闻!
  此“电荒”究竟是“真”还是“假”,目前已经成了大家关注的重点之一,因为只有知道真假,才能真正找到破解“电荒”的出路。
  要了解事实的真相,用当事者口中的数据分析,最具有可信度。中电联新闻称,2010年底,发电装机容量达9.6亿千瓦,全国用电总量为4.19亿千瓦时。有心人士根据推算得出我国的用电需求仅为发电能力的40%,另外60%的发电能力闲置。中电联马上又发布评论解释,在电力行业,还存在发电设备利用率的问题,世界各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普遍处于4000~5000小时,而中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也从2006年的5198小时下滑到2010年的4650小时。
  在笔者看来,中电联的解释,纯属越抹越黑。据统计,从1978年到2009年,全国平均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总体处于4393~5460小时,平均值为5030小时,而最高峰的5460小时出现在2004年。根据以上平均数据推算,2010年中国发电能力为4.83万亿千瓦时,比全国用电总量4.19亿千瓦时超出15%,再退一步,即使以中电联公布的4650小时的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来算,发电能力也达4.46万亿千瓦时,完全可以覆盖全国用电总量,又怎么会出现电荒呢?数据让笔者越来越迷惑,目前的缺电更像是“伪电荒”,
  不是没能力,电却依然年年缺,而且越来越严重,到底谁动了我们的电?这次我们仅就供电方进行讨论。
  首先,“市场煤”、“计划电”的矛盾冲突在今年尤其严重。煤炭价格连续走高,发电成本上升,但是入网电价不变,火电厂亏损严重,电力企业生产积极性下降,开工严重不足。作为中国电力改革和政府与电网之间博弈的“牺牲品”,发电企业确实委屈满腹,如果不是“发一度电,亏一度电”,哪怕是微利,发电企业也不是用“停机检修”来逃避。而反观电网公司,先为自己喊冤,“国家电网2万亿元的资产,却只有400亿元的利润,这种利润率在全世界和国内央企里都是低的。”然而根据国家电监会资料显示,主要电网企业输配电成本构成中,折旧占41.64%,排位第一;其他费用排第二,占27.15%;职工薪酬第三,占
19.32%。除去折旧,后两项之和已接近电网成本的半壁江山。拿着高福利却怨自己的利润不够,不知道如果“计划电”放开,市场准入机制改变之后,现在的电网企业还能否如此淡定地喊冤?要解决这个难题,恐怕只有从打破垄断出发,否则,“市场电”也是由电网企业决定的“市场”,而不是由用电企业决定的“市场”。
  其次,“电荒”与“窝电”并存,凸显电网优化调配能力欠缺。时下,大部分省区缺电,而内蒙古等部分地区却有电力富余,据统计,东北和西北地区富余电力2600万千瓦左右。在能源富集的内蒙古,仅蒙西地区就富余电力约640万千瓦,而其中主要原因是风电装机增长较快,由于外送能力不足,风电出力受阻。由于自然资源分布不均,我国可再生能源大部分集中在目前电力富余的西北地区,如果无法解决这些地区跨区送电规模满足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的需求,再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只会让“窝电”进一步加剧,而无法解决目前的“电荒”问题。因此,刚刚上报国务院待批的《“十二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将光伏发电装机总量目标上调至10GW,就算这个目标实现,恐怕也对“电荒”无计可施。唯有建成“智能电网”,让“电”能及时调配到有需要的地方,可再生能源的建设才有意义,也不会出现一边“电荒”,另一边却可再生能源“过剩”的局面。
  在中国目前以火电为主的电力供应结构下,要做到“电不荒”,首要的问题是解决“市场煤”、“计划电”的问题。“市场煤”的改革已经无法逆转,而“计划电”又必须继续下去,那么就有必要严格监管电网企业的运营,严防他们借“电荒”要挟涨价来盘剥民众。
  同时,电力供应结构的改革也必须继续进行,这就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通过技术进步降低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成本,使之可与火电、水电相竞争;第二,完善“智能电网”建设,优化资源调配,让“电”不再“窝”。
  “电荒”让众多企业和民众都心慌慌。作为自动化行业的企业,我们何其幸运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助力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大力发展以及智能电网的建设,让《“十二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终有一天能够成为“电荒”的终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