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光伏企业要摆脱政府“输血”光环走自主发展道路

发布日期:2012-02-28 16:06浏览次数:103055

  光伏企业在政府优惠政策的庇护下经过几年快速增长时期,但是随着国家政策的回收,政府对光伏产业的补贴开始大幅度下调,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时候,经过长期的政府“输血”培育起来的光伏产业经不起市场的检验,遇上补贴回收之后,光伏企业就变得极为软弱,是典型的温室幼苗。但是有专家人士指出,光伏作为一类新兴能源产业不能一直依靠政府来“输血”,否则永远也成不了气候,优惠政策只不过短暂的扶持而已。

点 评:

脱困境政策带来多利好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光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关扶持政策的推动,尤其是海外市场剧烈萎缩的情况下,想要打开未充分启动的国内市场,政策的作用更是不可或缺。

  “国内光伏产业和光伏市场仍然处于婴儿阶段,不可能采取火电的发展模式,因此更需要市场的接纳和政策的支持。”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技术创新与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柳卸林告诉记者,去年下半年我国光伏产业遭遇寒冬后,我国密集出台了多项措施,为光伏产业“雪中送炭”。虽然补助标准有所降低,但业界仍然很振奋。因为相对于去年光伏组件价格大幅跳水,下调补助标准完全在预料之中,而下降的幅度低于预期;同时,根据规划目标,今年的“金太阳”示范工程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业内人士表示,要实现到2015年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15GW的目标,2012年“金太阳”示范工程装机容量有可能达到1吉瓦,保持同比50%的增长速度。据此,2012年的补贴总额较2011年将上涨32.5%,更多的企业、项目将受益。密集的优惠政策,推动我国光伏装机市场实现跨越性增长,特别是去年上网电价政策的出台,直接推动我国去年新增光伏装机量达到2.5GW左右。

乐观的前提是审慎
  对于光伏产业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启动国内市场已成为决策者和业界的共识。随着一批扶持政策的出台,不少人开始欢呼,“光伏的春天已经来临”。冷静地思考一下,其实形势并没有如此乐观:春天离我们还有一段距离,它的步伐也不轻松。

  从行业层面上看,过去几年,在光伏产gesep全球节能环保网业暴利的驱使下,许多企业盲目扩张,一味地扩大产能,并没有掌握关键技术,产品没有核心竞争力。由此导致我们在国际市场上主要依赖廉价劳动力和巨大资源环境代价来打拼。在开拓国内市场的过程中,绝对不能再重蹈覆辙。要改变这种局面,掌握关键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绝对不是一夜之间可能完成的,这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和时间的积累。

  从技术层面看,光伏发电的成本下降很快。但目前的价格仍在每千瓦时1元以上。发电成本过高,仍是光伏内需扩张的最大制约因素。成本的降低一方面依赖于规模的扩大,一方面依赖于技术的进步。这些也需要时间。

  当然,无论从行业发展角度,还是从节能减排角度,我国光伏市场的拓展势在必行。但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光伏行业应当充分认识到其中的艰辛,做出正确的市场判断和发展决策,积蓄力量,做好准备,以待下一个“春天”的到来。

调结构造血能力需加强
  力度可观的扶持措施,让苦苦挣扎的光伏企业感到了一丝暖意。但是,这些都尚未改变我国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的困难境地;同时,在政策制订和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去年,在光伏电池快速降价的同时,政策提出的是高额补贴,再加上地方的项目核准权限,引发西部数省区的大规模光伏电站建设热潮。但因为与光伏中长期规划和电网建设衔接不力,“大跃进”式抢建的光伏电站面临闲置“窝电”的严峻形势。因此,很多专家都把目前的扶持措施定义为“输血式”的补贴,政策的精确性也不足。实践中,一些没有竞争力的企业,通过种种手段也能领到补贴。本为刺激企业发展能力的补贴,反而成了维持落后生产力的推手。

  与此同时,扶持政策的系统性、协调性也有待加强。“目前政府支持更多停留在发电补贴上,而对于明确光伏发电强制性市场份额以及对光伏系统给予贷款、税收及财政方面的支持尚无明文规定。”柳卸林表示,政府有关部门在补贴光伏项目的同时,应该通过更为合理的制度设计,提高产业发展决策的科学性,将救市与促进产业升级,提升我国光伏产业核心竞争力结合起来。

  “现阶段新能源发展离不开政府补贴,但补贴政策要破除行政因素,体现效率原则,引进竞争机制,这样才能激发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李胜茂在接受采访时指出,首先要实现总量控制,每年的补贴力度一定要和光伏发展的目标结合起来,而发展目标的制订,又要和电网的消纳能力结合起来。其次,要用光伏发电的补贴设计出一种优胜劣汰的机制,让有限的资金运用到有真正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上。更为重要的是,光伏产业的发展一定要把目标放在惠及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上去。

扩内需产业链条待拉长
  一个产业在初期、中期是需要政府补贴的,否则这个产业发展不起来。“但是一个产业,太阳能也好,风电也好,如果长期还是靠政府来进行补贴,这个产业是没有前途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欧阳昌裕曾这样告诫光伏产业。

  政府的补贴政策模式不可能是光伏行业发展的长期模式。沐浴在政策春风里的光伏企业,尤其应当重视提高自身的技术含量,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完善产业链条,占领产业高端。“因为任何优惠政策都是暂时的,只有提高了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才能经受住市场的严峻考验。”柳卸林表示。国内光伏市场的开拓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于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和转换效率的提升,其中,光伏设备制造产业大有潜力可挖。逐步实现制造设备核心产品的国产化,才能加速电池片成本的降低和转换效率的提高。

  总而言之,光伏企业必须要自身寻找发展出路,政府的扶持政策只不过对新兴产业的前期扶持,等到形成一定的市场竞争环境之后,政策就会回收,所有企业都进入一个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经受优胜劣汰的选择;能否快速摆脱政府的外衣就看企业的成长之路;不追求科技发展之路,不走自主创新道路是无法走向市场的,结果只能是一个——被市场淘汰。